表面等离子体共振(SPR)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的校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,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步骤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以下是如何校准
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仪的一般步骤:
一、校准前的准备
1.了解仪器:首先,需要熟悉所校准的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、技术参数以及性能指标。
2.准备标准物质: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一些标准物质,如折射率溶液标准物质(用于线性相关性校准)和蔗糖纯度标准物质(用于检测限校准)。这些标准物质应具有已知的、准确的物理和化学特性。
3.环境条件:校准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,包括温度、相对湿度以及供电电源的稳定性等。通常,温度应在(15~30)℃,相对湿度不大于(20~80)%,供电电源电压为(220±22)V,频率为(50±1)Hz。
二、校准步骤
1.基线漂移和基线噪声校准:
使用仪器系统缓冲溶液作为样本,连续进样并记录仪器的基线信号。
通过分析基线信号的稳定性来评估仪器的基线漂移和基线噪声。
2.线性相关性校准:
使用一系列折射率水平的蔗糖溶液标准物质作为样本,依次进样并记录仪器的信号值。
根据信号值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,绘制校准曲线并评估其线性相关性。
3.检测限校准:
使用蔗糖纯度标准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,作为样本进样。
通过分析仪器对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信号响应来确定仪器的检测限。
4.测量重复性校准:
选择一个合适的折射率溶液标准物质作为样本,连续多次进样并记录仪器的信号值。
计算信号值的算术平均值和相对实验标准偏差(RSD)来评估仪器的测量重复性。
三、校准结果表达与复校时间间隔
1.校准结果表达:校准完成后,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表达校准结果,包括基线漂移、基线噪声、线性相关性、检测限和测量重复性等指标。
2.复校时间间隔:为了确保仪器的长期准确性和可靠性,建议定期对仪器进行复校。通常,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年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校准人员:校准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,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2.校准记录:校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和信息,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。
3.校准证书:校准完成后,应颁发校准证书以证明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校准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仪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步骤,包括校准前的准备、校准步骤的实施、校准结果的表达以及复校时间间隔的确定等。通过科学的校准过程,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。